以史鉴今 资政育人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军史纵横

解放军新一代148名上将若干结构剖析
来源:《党史博览》2014年第1期  作者:刘 岩  点击次数:


解放军的军衔制度,经过长达八年的认真准备,在全国人民的瞩目下,于1988101日再度正式实行。从1988914日举行第1批上将军衔的授予仪式开始,到2013731日新一批上将军衔的晋升仪式为止,经历了26个年头。其间,先后有148名高级将领分20批荣获了上将军衔称号〔第1批属于“授予”上将军衔,第二批以后属于“晋升”上将军(警)衔,为方便叙述起见,本文将授予和晋升上将的批次统一编排序号〕。

    在1988年开始实行的军衔制度中,军官的军衔起初设为三等十一级,其中将官设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四级,一级上将专为军委主席及副主席而设。但是,有权获得该衔称号的本人都表示“不要”,军委副主席杨尚昆1988527日在《在全军贯彻实施干部〈三个条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邓(小平)主席一直讲他不要军衔”,“我是武衙门里的文官,也不要军衔。如果军委主席、副主席都不要军衔,变成文官,我看这对全军是一个很好的影响,对全军顺利地改文职是个推动”。鉴于一级上将军衔没有授出去的实际,1994512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的决定》中,取消了一级上将的设置,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不授予军衔”,“副主席的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为上将”。于是,上将成为我国新时期最高的军衔等级称号。现就新一代上将衔称获得者的若干结构情况,略加剖析,以飨读者。

   ■单位结构,分布于18个高级领导机关

    按照19945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全军按编制可设置上将的单位,总共有17个:中央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原国防科工委)、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和七大军区。19957月,经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武装警察部队升格为正大军区级后,司令员、政治委员的编制警衔亦为上将。据此,从1996年第4批上将晋升开始,编制有上将军(警)衔的单位增加至18个。按照举行上将授衔或晋衔仪式时媒体报道的数据统计,新时期148名上将所属单位(军委委员兼任下属单位的领导人,均按军队编制序列内担任实体职务的单位计算)如下:

     中央军事委员会5人;总参谋部(包括总参警卫局)18人;总政治部(包括军纪委)16人;总后勤部6人;总装备部(包括原国防科工委)8人;军事科学院8人;国防大学10人;海军8人;空军7人;第二炮兵5人;沈阳军区5人;北京军区9人;济南军区6人;南京军区9人;广州军区8人;兰州军区6人;成都军区8人;武警部队6人。

   ■职务结构,副总参谋长最多

    上将军衔授予、晋升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职务的编制军衔。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的规定,全军编制军衔为上将的职务有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他们的编制军衔为上将唯一等级;正大军区级的编制军衔为上将、中将两个等级,即可以是上将,也可以是中将。解放军全军正大军区职的职务有:副总参谋长,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各大军区的军政一把手。武警部队编制为上将警衔的,为两名军政一把手。我国25年来所授予和晋升的148名上将中,授衔或晋衔时公布的职务(依据举行仪式时媒体的报道)构成情况为:

    中央军委委员、军委副秘书长2人;军委委员、国防部长1人;军委委员2人。

    总参谋长2人,副总参谋长14人,总参警卫局局长2人。

     总政治部主任2人,副主任9人,副主任兼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4人,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1人。

     总后勤部部长2人,政治委员4人。

     总装备部部长(包括原国防科工委主任)3人,政治委员4人,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兼副部长1人。

     军事科学院院长3人,政治委员5人。

    国防大学校长5人,政治委员5人。

    海军司令员4人,政治委员4人。

    空军司令员5人,政治委员2人。

    第二炮兵司令员3人,政治委员2人。

    沈阳军区司令员3人,政治委员2人。

    北京军区司令员4人,政治委员5人。

    济南军区司令员3人,政治委员3人。

    南京军区司令员6人,政治委员3人。

    广州军区司令员4人,政治委员4人。

    兰州军区司令员3人,政治委员3人。

     成都军区司令员4人,政治委员4人。

     武警部队司令员3人,政治委员3人。

     以上军事行政军官75人,政治工作军官73人,基本上是平分秋色。按军种区分,陆军占绝大多数,海空军占百分之十几(包括由海空军调入三军领导或科研、教学机构仍保留原军种衔籍者)。

   ■籍贯结构,山东省独占鳌头

    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期间,“将军省”“将军县”出现在江西、湖北、安徽、河南等省。第二次实行军衔制后,最高军衔上将的籍贯(简历中有祖籍与生长地者,按祖籍计算),分布在21个省市,其中独占鳌头的是山东省,计有35名,约占全部上将的23.6%,接近1/4。其余113名上将籍贯的分布情况是:

    河南省,16名;河北省,15名;辽宁省,13名;江苏省,13名;安徽省,8名;湖北省,8名;湖南省,7名;陕西省,6名;山西省,5名;吉林省,4名;四川省,4名;江西省,3名;上海市,2名;云南省,2名;黑龙江省,2名;重庆市,1名;贵州省,1名;浙江省,1名;广东省,1名;福建省,1名。

    全国出现两名以上上将的县(县级市)共10个,它们是:

    山东省招远市4名:迟浩田、王瑞林、刘顺尧、隋明太;

    山东省荣成市3名:李耀文、王茂润、姜福堂;

    山东省滕州市3名:李景、李继耐、刘书田;

    山东省文登市2名:孙忠同、迟万春;

    山东省胶州市2名:张连忠、张文台;

    山东省临朐县2名:石云生、许其亮;

    河南省林州市2名:曹双明、李乾元;

    山西省原平市2名:傅全有、张工;

    吉林省永吉县2名:赵南起、陶伯钧;

   辽宁省瓦房店市2名:于永波、谷善庆。

     ■年龄结构,平均62.6

    148名新上将授(晋)衔时的年龄分布,总的趋势是首批年龄偏大,往后逐渐有所降低,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区段。

     第117人,平均年龄69.18岁。其中70岁以上的10人,占了58.8%,最大的洪学智75岁;60岁至69岁的6人;59岁的1人(迟浩田)。之后,各批晋升上将者,除第3批中有一人因特殊情况71岁晋升外,其余130人晋升上将时的年龄,都没有超过65岁。

     第2至第429人,平均年龄63.69岁。其中第26人,平均63.67岁;第319人,平均63.79岁;第44人,平均63.25岁。

     第510人,平均年龄62.3岁。其中年龄最小的60岁,最大的64岁。

    第6批至第2092人,平均年龄61.1岁。其中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56岁(徐才厚);60岁以上的75人,59岁以下的17人,分别占81.5%18.5%

     开始几批上将年龄偏高,有一定原因,笔者分析认为主要有两个:

     一是,解放军重新实行军衔制时,全军高级将领的年龄普遍偏高。解放军总政治部1984年颁发的《关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七年规划》,对“大军区、军兵种、科工委领导班子”年龄结构提出的规划是,“前两年(到1985年底以前),要增加60岁以下的同志;后五年(到1990年底以前),军政一把手,一般不超过65岁,班子中60岁左右、55岁左右和50岁左右的干部要各占一定比例”。说明当时这些大单位的领导班子中,还缺乏“60岁以下的同志”。当时,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已经74岁,198776岁时卸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已经70岁,198773岁时卸任。1988年授衔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央军事委员会和某些大单位中,适当保留若干名70岁以上身体强健的将领,是干部新老交替的需要,它有利于搞好传、帮、带,更好地传承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199210月,张震已经78岁,邓小平当面指示他“还可以干一届”,以便“协助江泽民同志,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军各级领导班子调整好、建设好,保证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于党的路线的同志手中”。于是,张震在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上担任了中央军委副主席,83岁时卸任。

     二是,从中将中选升上将的工作似乎开始得晚了一点。1988年首批上将军衔授予以后,到1993年才开始从中将中选升上将,时间相隔了5年。从表面上看,这是造成1993年和1994年两批晋升上将者,平均年龄达到近64岁的重要原因。军衔晋升制度不健全,晋升时机不适时,就会影响其生机与活力。解放军1955年至1965年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度期间,所授1057名将官(包括19559月以后补授的19名少将、中将、上将)中,没有一名获得过晋升,形成一潭死水。第一次军衔制度生命的终结,除了当时党的“左”的指导思想是主要原因以外,军衔制度本身更新机制不健全,致使其失去生机与活力,对军队建设起不到积极作用,影响了衔级制度生命的延续,最终导致了自身的衰亡,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军龄结构,开国前入伍者占28%

     148名新上将授(晋)衔时的军龄(包括参加党的革命工作,简称“工龄”)状况,总的趋势与年龄情况相仿,首批授衔者军龄较长,往后逐渐有所缩短,从第7批开始,入伍42年左右晋升上将者居多。现按革命阶段,将148名上将参加革命工作的时期分别统计如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俗称“老红军”)的11人。军龄最长的59年,最短的51年,平均56.9年,都集中在第一批授衔者之中。其中,20世纪20年代后期参加革命工作的,有洪学智、刘华清、秦基伟等3人;20世纪30年代初期参加革命工作的,有郭林祥、尤太忠、王诚汉、张震、李德生、向守志、万海峰等7人;土地革命战争末期参加革命工作的1人,为李耀文。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俗称“老八路”)的14人。平均军龄49.7年,分布在第1批至第3批授(晋)衔者之中。他们是:第1批迟浩田、杨白冰、徐信、刘振华、王海;第2批张万年、朱敦法;第3批杨德中、周克玉、王克、李来柱、张太恒、宋清渭、李九龙。

    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16人。平均军龄47.5年,分布在第1批至第4批授(晋)衔者之中。他们是:第1批赵南起;第2批于永波、傅全有、张连忠、曹双明;第3批徐惠滋、李景、王瑞林、戴学江、李文卿、谷善庆、曹芃生、固辉、李希林、史玉孝;第4批王振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参加革命工作的,军(工)龄最长的49年,最短的28年,平均42.6年,分布在第3批以后的18批晋升上将者之中。据对2000年至2013年共1490名晋升的上将统计,每批晋升时的军(工)龄大体相当,一般在42.5年左右。看来,今后在不采取特殊举措的情况下,这个军(工)龄段,很可能成为我国上将晋升时的客观实际或组织上的掌控幅度。

     ■衔史结构,两度授衔者占73.7%

    所谓“两度授衔”,是指1955年至1965年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度时的授衔,和1988年开始的本次授衔。148名上将中,有109人在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期间,曾获得过从列兵到上将的军衔称号。最引人注目的是“二度将军”,但为数较少,只占两度授衔者的0.9%,他们原来的军衔是:上将洪学智;中将秦基伟、张震;少将刘华清、徐信、郭林祥、尤太忠、李德生、向守志、李耀文。获得过第一次军衔制期间军衔称号的,绝大多数是尉官和校官,占85%以上;少数人佩戴士兵军衔不久,就赶上了军衔制度的取消。

     1988年第二次实行军衔制后,除了首批所授的17名上将外,其余131名上将,都是逐级晋升而来。他们的“新衔史”包括了五种情况:一是1988年首次授予中将军衔,后来晋升为上将;二是1988年首次授予少将军衔,后来经过中将晋升至上将;三是1988年首次授予大校军衔,后来经过少将、中将晋升至上将;四是1988年首次授予上校军衔,后来经过大校、少将、中将晋升为上将;五是1988年以后从地方调入军队,实行军衔制以后才中途授衔,然后晋升为上将。笔者目前搜索到的资料中,尚未见到有明确记载1988年首批授衔时的中校以下军官晋升为上将军(警)衔的例子。

    关注解放军军衔制度的一些读者,经常提出关于高级将领军衔的晋升年限问题。

    一是,当几年中将可提上将?解放军从1993年开始启动晋升上将军衔的程序以来,20年里共有131人由中将晋升为上将,从晋升的实际过程看不出有晋升年限的定制。这131人由中将晋升上将的实际情况是:24人的中将衔是1988年初次授衔时所授;45人是先授予少将衔,然后晋升为中将;60人是先授予校官衔,然后逐级晋升为中将;另有2人是实行军衔制后由地方调入军队,在不同时间晋升为中将。他们晋升上将前的中将军(警)衔衔龄长短差别较大,长者是短者的好几倍。在中将衔位上工作时间最短的为3年,共计3名;最长的为11年,计有1名。这几人的中将衔龄,后者是前者的近4倍。其他127人在中将衔位上工作的时间,由短到长依次为:4年的19人,5年的30人,6年的43人,7年的18人,8年的9人,9年的7人,10年的1人。其中6年的数量最多,接近于131名上将的中将衔龄的平均值(5.6年)。

     二是,从少将到上将需要干几年?上述晋升上将的131人,107人是由少将晋升为中将后,再晋升为上将的。其中45人的少将军衔为1988年所授,这批少将经过中将台阶晋升为上将者,最早的1名是1994年在第3批晋升上将时晋升的;其余大部分是在第4批至第10批中晋升的;最后晋升为上将的1人,出现在2006年的第11批之中。这个情况表明,1988年所授的这45名少将,晋升到上将军(警)衔所需的年头,前后相差了12年。

三是,由校官到上将得经过多少年?上述107名由少将晋升上将的将领中,有601988年被授予校官军衔,然后经过少将、中将晋升为上将。他们之中,由大校晋升到上将所用时间最短的两人,出现在2000年第7批晋升上将的行列中,只用了12年时间;两人的衔龄情况都是1988年授大校,1990年晋少将,1994年晋中将,2000年晋上将;如此晋升速度,从以后13批晋升上将的几十人看,不具有普遍性。从2002年第8批晋升上将开始,由1988年所授校官晋升为上将的比例(与1988年所授少将之比)逐批增多,到了20077月第12批以后,全部晋升的上将都是由最初的校官逐级晋升而来,包括1988年授予的上校在内。其中上校晋升较快的两位,都是1988年授上校,1990年晋大校,然后在不同时间先后逐级晋升为上将;两人从上校到上将,分别用了20年和22年的时间。此例表明,从上校到上将,至少得经历20年时间。

     ■履历结构,多数具有指挥基本战役军团的经历

    所谓“战役军团”一般指集团军。集团军隶属于军区或方面军,直辖一定数量的步兵师(旅)、装甲师(旅)、炮兵师(旅),以及防空、工兵、通信、电子对抗、直升机等部队(团)或分队(营、大队),一般在上级编成内遂行战役作战任务,也可独立担负作战任务。集团军指挥员是军队组织序列中的一级关键性岗位,解放军新时期的148名上将,除个别非行伍出身和少数科研技术干部以外,大多数人从当士兵起步,具有班、排、连、营、团、师等各级主官经历。例如现任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他入伍后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指导员、营长、团参谋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集团军参谋长、集团军军长、军区参谋长、军区司令员等职,具有每一级领导岗位的工作经历,带兵和指挥部队执行任务的经验,可谓十分全面、丰富。

      新一代上将中类似范长龙经历者为数不少,其中在集团军和相当于集团军的特种部队领率机关,担任过军政指挥员的有106人,占72%。其中包括集团军军长32人,集团军政治委员35人,海军舰队或军级基地、军区空军或军级作战部队、第二炮兵战略基地的军政一把手39人。

     上将,无论是在外军还是在旧中国历史上,都是军中精英。我国新时期148名上将也不例外,他们除了担任部队重要职务以外,绝大多数还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中央军委领导机关担任过或仍在担任着各种职务。其中有:

     中共中央副主席1人(李德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人(刘华清)。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9人(秦基伟、迟浩田、杨白冰、张万年、曹刚川、郭伯雄、徐才厚、范长龙、许其亮)。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3人(杨白冰、张万年、徐才厚)。

     中共中央委员114人(中共中央副主席和政治局委员未在此数内重复计算)。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12人(凡之后或之前曾担任正式中央委员者未在此数内重复计算)。

     国务院国务委员5人(秦基伟、迟浩田、曹刚川、梁光烈、常万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人(秦基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46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人(洪学智、赵南起)。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7人。

      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9人(刘华清、张震、迟浩田、张万年、曹刚川、郭伯雄、徐才厚、范长龙、许其亮)。

      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23人(担任军委副主席者未在此数内重复计算,他们是:李耀文、秦基伟、杨白冰、赵南起、于永波、傅全有、王克、王瑞林、梁光烈、李继耐、廖锡龙、陈炳德、乔清晨、张定发、靖志远、常万全、吴胜利、房峰辉、张阳、赵克石、张又侠、马晓天、魏凤和)。■

 


友情链接

郑州擎天近代中国研究国家档案局国史网求是网凤凰网国际在线中国青年网共产党员网光明网中国日报网央视网中国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网河南党史网

党史博览杂志社主办 Copyright © 2000-2018 中共党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党史博览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豫ICP备18012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