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的植树造林工作
图/本刊资料 文/维 之
延安时期,植树造林、林木保护也是当年陕甘宁边区的“一个要政”,是一项有组织、一以贯之的运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意识。
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后,设置的林业管理机构为建设厅,分区和县政府设农林牧科,区、乡政府设林业委员,负责本地区森林保护和植树造林等工作。1940年8月26日,建设厅内改设林务处,专管边区林业工作。次年6月,专设陕甘宁边区林务局。为使植树造林活动制度化,边区政府制定了许多条例、规则,如《陕甘宁边区森林保护条例》《陕甘宁边区植树造林条例》《陕甘宁边区砍伐树木暂行规则》等。1942年4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联合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发布《禁止拆毁庙宇和砍伐树木》的布告,指出:“植树造林,也是边区今天的一个要政,调节雨量,改变气候,都要靠它。”
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十分关注植树造林,在重要场合多次强调此事对边区生产生活的重要性。1942年秋,边区政府表彰靖边县杨桥畔的植树造林和引水拉沙,毛泽东接见了中共靖边县委书记惠中权,并为其题写“实事求是,不尚空谈”。1944年5月24日,毛泽东出席延安大学开学典礼讲话时指出:“要帮助老百姓订一个植树计划,十年内把历史遗留给我们的秃山都植上树。”
1943年10月底,毛泽东前往南泥湾视察
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
毛泽东为中共靖边县委书记惠中权的题词:“实事求是,不尚空谈”
陕甘宁边区林务局局长乐天宇
1940年初,边区政府在延安杜甫川建立农林科学实验性质的光华农场,内设林业组,负责调查研究林业生产,建立苗圃培育树苗。图为光华农场的技术员讲解农林技术
八路军战士操作仪器测量南泥湾森林资源
1943年,陕甘宁地区一棵大柳树上站岗的哨兵
今日延河延安城区段综合整治后新貌